《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6.3 (22)申请日 2017.06.07 (73)专利权人 丘冬娇 地址 364000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下都乡 豪康村豪东6号 (72)发明人 丘冬娇 (51)Int.Cl. A63B 69/40(2006.01) A63B 69/3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 器, 其结构包括推杆、 储球斗、 发球机体、 声控传 感器、 控制机体、 发球仓、 发球机座、 连接扣。
2、边、 垫 脚、 移动轮, 控制机体安装于发球机体内侧顶部, 声控传感器镶嵌安装于发球机体右上方, 声控传 感器与控制机体电连接, 发球机体与连接扣边为 一体化构造, 连接扣边与发球机座螺丝锁定, 发 球机体与发球机座内部组合有发球仓, 垫脚锁接 于发球机座底部右侧, 移动轮与发球机座底部左 侧间隙配合, 推杆锁接于储球斗左侧, 储球斗本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设备通过在设备的发球 机体设有声控传感器, 使设备能够进行远程声音 控制, 便于设备启停的及时控制, 免于手动, 避免 停止不及时的网球击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6823115 U 2018.01.02 C。
3、N 206823115 U 1.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 其结构包括推杆(1)、 储球斗(2)、 发球机体(3)、 声控传感 器(4)、 控制机体(5)、 发球仓(6)、 发球机座(7)、 连接扣边(8)、 垫脚(9)、 移动轮(10), 所述控 制机体(5)安装于发球机体(3)内侧顶部, 所述声控传感器(4)镶嵌安装于发球机体(3)右上 方, 所述声控传感器(4)与控制机体(5)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球机体(3)与连接扣边(8)为一体化构造, 所述连接扣边(8)与发球机座(7)螺丝 锁定, 所述发球机体(3)与发球机座(7)内部组合有发球仓(6), 所述垫脚(9)锁接于发球机 座(7。
4、)底部右侧, 所述移动轮(10)与发球机座(7)底部左侧间隙配合, 所述推杆(1)锁接于储 球斗(2)左侧, 所述储球斗(2), 安装于发球机体(3)顶部; 所述声控传感器(4)包括传输线), 所 述传感机体(402)与防护罩(403)胶接, 所述传感机体(402)设于发球机体(3)内, 所述防护 罩(403)与发球机体(3)过盈配合, 所述感应头(404)设有2个, 一字设于防护罩(403)右侧, 与传感机体(402)电连接, 所述传感机体(402)通过传输线所述的一种。
5、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脚(9)设有2 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轮(10)设有 2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脚(9)设于移 动轮(10)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脚(9)为圆柱 形。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823115 U 2 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 属于网球训练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网球训练器占地空间小, 室内外均可使用, 便于携。
6、带, 可以练习正、 反手及各种不 同的击球技术, 具有提高打球水平的效果, 可以规范各种基本动作。 0003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 5.8的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智能网球 发球训练器, 属于体育用具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发球机机体, 其特征 是在发球机机体上上方设有网球传送带, 网球传送带两侧设有传送带挡板, 网球传送带一 端设有送球软管出口, 送球软管出口上设有网球送球软管, 网球送球软管上设有电动吸力 器, 网球送球软管下端设有备用球储存室, 备用球储存室上方设有储存室开合口, 发球机机 体一侧设有外置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功能齐全, 使用方便,。
7、 在运动员进行训练时时, 操作简 便, 省时省力, 减轻了运动员的训练难度。 现有技术使用需要进行人工手动进行训练器的启 停, 造成启停不能够及时进行, 容易造成网球的意外击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 以 解决现有技术使用需要进行人工手动进行训练器的启停, 造成启停不能够及时进行, 容易 造成网球的意外击伤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发球网 球训练器, 其结构包括推杆、 储球斗、 发球机体、 声控传感器、 控制机体、 发球仓、 发球机座、 连接扣边、 垫脚、 移。
8、动轮, 所述控制机体安装于发球机体内侧顶部, 所述声控传感器镶嵌安 装于发球机体右上方, 所述声控传感器与控制机体电连接, 所述发球机体与连接扣边为一 体化构造, 所述连接扣边与发球机座螺丝锁定, 所述发球机体与发球机座内部组合有发球 仓, 所述垫脚锁接于发球机座底部右侧, 所述移动轮与发球机座底部左侧间隙配合, 所述推 杆锁接于储球斗左侧, 所述储球斗安装于发球机体顶部, 所述声控传感器包括传输线、 传感 机体、 防护罩、 感应头, 所述传感机体与防护罩胶接, 所述传感机体设于发球机体内, 所述防 护罩与发球机体过盈配合, 所述感应头设有2个, 一字设于防护罩右侧, 与传感机体电连接, 所述。
9、传感机体通过传输线 进一步地, 所述垫脚设有2个。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移动轮设有2个。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垫脚设于移动轮前侧。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垫脚为圆柱形。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推杆由铝合金制成, 保证其质量且降低其重量。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储球斗由尼龙制成, 保证其耐磨性。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设备通过在设备的发球机体设有声控传感器, 使设备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823115 U 3 能够进行远程声音控制, 便于设备启停的及时控制, 免于手动, 避免停止不及时的网球击 伤。 附图说明 0。
10、013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 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声控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 推杆-1、 储球斗-2、 发球机体-3、 声控传感器-4、 控制机体-5、 发球仓-6、 发球 机座-7、 连接扣边-8、 垫脚-9、 移动轮-10、 传输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
11、面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8 请参阅图1、 图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 其结构包括推杆1、 储 球斗2、 发球机体3、 声控传感器4、 控制机体5、 发球仓6、 发球机座7、 连接扣边8、 垫脚9、 移动 轮10, 所述控制机体5安装于发球机体3内侧顶部, 所述声控传感器4镶嵌安装于发球机体3 右上方, 所述声控传感器4与控制机体5电连接, 所述发球机体3与连接扣边8为一体化构造, 所述连接扣边8与发球机座7螺丝锁定, 所述发球机体3与发球机座7内YY易游体育部组合有发球仓6, 所 述垫脚9锁接于发球机座7底部右侧, 所述移动轮10与发球机座7底部左侧间隙配。
12、合, 所述推 杆1锁接于储球斗2左侧, 所述储球斗2安装于发球机体3顶部, 所述声控传感器4包括传输线与防护罩403胶接, 所述传感机 体402设于发球机体3内, 所述防护罩403与发球机体3过盈配合, 所述感应头404设有2个, 一 字设于防护罩403右侧, 与传感机体402电连接, 所述传感机体402通过传输线设有2个, 所述垫脚9设于移动轮10前侧, 所述 垫脚9为圆柱形, 所述推杆1由铝合金制成, 保证其质量且降低其重量, 所述储球斗2由尼龙。
13、 制成, 保证其耐磨性。 0019 用户在通过本设备进行发球网球训练器使用时, 能够通过设备设有的储球斗2进 行网球储存, 并可通过储球斗2连接有的推杆1和发球机座7进行设备的便捷移位, 而设备设 有的声控传感器4能够通过感应头404感应用户的声波指令后通过传感机体402通过传输线的启停控制, 使设备能够进行远程声音控制, 便于设备启停的及 时控制, 免于手动, 避免停止不及时的网球击伤。 002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声控传感器4, 利用声音的相对比较, 返回是否有声单的相对信 号给机器人主机, 使用调节器调节给定声控传感器的初始值, 声控传感器不断地把外界声 音的强。
14、度与给定强度比较, 超过给定的强度时, 向主机发送相对有声音信号, 否则发送相对 没有声音的信号。 0021 本实用新型的推杆1、 储球斗2、 发球机体3、 声控传感器4、 控制机体5、 发球仓6、 发 球机座7、 连接扣边8、 垫脚9、 移动轮10、 传输线/3 页 4 CN 206823115 U 4 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 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 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使用需要进行 人工手动进行训练器的启停, 造成启停不能够及时进行。
15、, 容易造成网球的意外击伤, 本实用 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 使设备能够进行远程声音控制, 便于设备启停的及时控制, 免于手动, 避免停止不及时的网球击伤, 具体如下所述: 0022 所述声控传感器4镶嵌安装于发球机体3右上方, 所述声控传感器4与控制机体5电 连接, 所述传感机体402与防护罩403胶接, 所述传感机体402设于发球机体3内, 所述防护罩 403与发球机体3过盈配合, 所述感应头404设有2个, 一字设于防护罩403右侧, 与传感机体 402电连接, 所述传感机体402通过传输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
16、新型的优点,对于 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且在不背离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因此, 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 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 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 要求。 0024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823115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6823115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6823115 U 7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其结构包括推杆、储球斗、发球机体、声控传感器、控制机体、发球仓、发球机座、连接扣边、垫脚、移动轮,控制机体安装于发球机体内侧顶部,声控传感器镶嵌安装于发球机体右上方,声控传感器与控制机体电连接,发球机体与连接扣边为一体化构造,连接扣边与发球机座螺丝锁定,发球机体与发球机座内部组合有发球仓,垫脚锁接于发球机座底部右侧,移动轮与发球机座底部左侧间隙配合,推杆锁接于储球斗左侧,储球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设备通过在设备的发球机体设有声控传感器,使设备能够进行远程声音控制,便于设备启停的及时控制,免于手动,避免停止不及时的网球击伤。
1.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其结构包括推杆(1)、储球斗(2)、发球机体(3)、声控传感器(4)、控制机体(5)、发球仓(6)、发球机座(7)、连接扣边(8)、垫脚(9)、移动轮(10),所述控制机体(5)安装于发球机体(3)内侧顶部,所述声控传感器(4)镶嵌安装于发球机体(3)右上方,所述声控传感器(4)与控制机体(5)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球机体(3)与连接扣边(8)为一体化构造,所述连接扣边(8)与发球机座(7)螺丝锁定,所述发球机体(3)与发球机座(7)内部组合有发球仓(6),所述垫脚(9)锁接于发球机座(7)底部右侧,所述移动轮(10)与发球机座(7)底部左侧间隙配合,所述推杆(1)锁接于储球斗(2)左侧,所述储球斗(2),安装于发球机体(3)顶部;所述声控传感器(4)包括传输线),所述传感机体(402)与防护罩(403)胶接,所述传感机体(402)设于发球机体(3)内,所述防护罩(403)与发球机体(3)过盈配合,所述感应头(404)设有2个,一字设于防护罩(403)右侧,与传感机体(402)电连接,所述传感机体(402)通过传输线所述的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脚(9)设有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10)设有2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脚(9)设于移动轮(10)前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脚(9)为圆柱形。
网球训练器占地空间小,室内外均可使用,便于携带,可以练习正、反手及各种不同的击球技术,具有提高打球水平的效果,可以规范各种基本动作。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5.8的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智能网球发球训练器,属于体育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发球机机体,其特征是在发球机机体上上方设有网球传送带,网球传送带两侧设有传送带挡板,网球传送带一端设有送球软管出口,送球软管出口上设有网球送球软管,网球送球软管上设有电动吸力器,网球送球软管下端设有备用球储存室,备用球储存室上方设有储存室开合口,发球机机体一侧设有外置蓄电池。本实用新型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在运动员进行训练时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减轻了运动员的训练难度。现有技术使用需要进行人工手动进行训练器的启停,造成启停不能够及时进行,容易造成网球的意外击伤。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需要进行人工手动进行训练器的启停,造成启停不能够及时进行,容易造成网球的意外击伤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其结构包括推杆、储球斗、发球机体、声控传感器、控制机体、发球仓、发球机座、连接扣边、垫脚、移动轮,所述控制机体安装于发球机体内侧顶部,所述声控传感器镶嵌安装于发球机体右上方,所述声控传感器与控制机体电连接,所述发球机体与连接扣边为一体化构造,所述连接扣边与发球机座螺丝锁定,所述发球机体与发球机座内部组合有发球仓,所述垫脚锁接于发球机座底部右侧,所述移动轮与发球机座底部左侧间隙配合,所述推杆锁接于储球斗左侧,所述储球斗安装于发球机体顶部,所述声控传感器包括传输线、传感机体、防护罩、感应头,所述传感机体与防护罩胶接,所述传感机体设于发球机体内,所述防护罩与发球机体过盈配合,所述感应头设有2个,一字设于防护罩右侧,与传感机体电连接,所述传感机体通过传输线与控制机体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设备通过在设备的发球机体设有声控传感器,使设备能够进行远程声音控制,便于设备启停的及时控制,免于手动,避免停止不及时的网球击伤。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中:推杆-1、储球斗-2、发球机体-3、声控传感器-4、控制机体-5、发球仓-6、发球机座-7、连接扣边-8、垫脚-9、移动轮-10、传输线。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发球网球训练器:其结构包括推杆1、储球斗2、发球机体3、声控传感器4、控制机体5、发球仓6、发球机座7、连接扣边8、垫脚9、移动轮10,所述控制机体5安装于发球机体3内侧顶部,所述声控传感器4镶嵌安装于发球机体3右上方,所述声控传感器4与控制机体5电连接,所述发球机体3与连接扣边8为一体化构造,所述连接扣边8与发球机座7螺丝锁定,所述发球机体3与发球机座7内部组合有发球仓6,所述垫脚9锁接于发球机座7底部右侧,所述移动轮10与发球机座7底部左侧间隙配合,所述推杆1锁接于储球斗2左侧,所述储球斗2安装于发球机体3顶部,所述声控传感器4包括传输线与防护罩403胶接,所述传感机体402设于发球机体3内,所述防护罩403与发球机体3过盈配合,所述感应头404设有2个,一字设于防护罩403右侧,与传感机体402电连接,所述传感机体402通过传输线设有2个,所述垫脚9设于移动轮10前侧,所述垫脚9为圆柱形,所述推杆1由铝合金制成,保证其质量且降低其重量,所述储球斗2由尼龙制成,保证其耐磨性。
用户在通过本设备进行发球网球训练器使用时,能够通过设备设有的储球斗2进行网球储存,并可通过储球斗2连接有的推杆1和发球机座7进行设备的便捷移位,而设备设有的声控传感器4能够通过感应头404感应用户的声波指令后通过传感机体402通过传输线的启停控制,使设备能够进行远程声音控制,便于设备启停的及时控制,免于手动,避免停止不及时的网球击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声控传感器4,利用声音的相对比较,返回是否有声单的相对信号给机器人主机,使用调节器调节给定声控传感器的初始值,声控传感器不断地把外界声音的强度与给定强度比较,超过给定的强度时,向主机发送相对有声音信号,否则发送相对没有声音的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推杆1、储球斗2、发球机体3、声控传感器4、控制机体5、发球仓6、发球机座7、连接扣边8、垫脚9、移动轮10、传输线,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使用需要进行人工手动进行训练器的启停,造成启停不能够及时进行,容易造成网球的意外击伤,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使设备能够进行远程声音控制,便于设备启停的及时控制,免于手动,避免停止不及时的网球击伤,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声控传感器4镶嵌安装于发球机体3右上方,所述声控传感器4与控制机体5电连接,所述传感机体402与防护罩403胶接,所述传感机体402设于发球机体3内,所述防护罩403与发球机体3过盈配合,所述感应头404设有2个,一字设于防护罩403右侧,与传感机体402电连接,所述传感机体402通过传输线电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